医生介绍
医生介绍 |
一、 高热
1.高热期间卧床休息。
2.烦躁不安者,应实施保护性措施。
3.持续高热不退者或汗出较多者应避风,及时更换衣被,用温水擦身。
4.汤剂一般温服,高热有烦渴者可凉服,风寒感冒者应热服。
5.保持心情舒畅,怡养情操,利于康复。
6.饮食宜清淡、少油腻、易消化,多食蔬菜水果,忌食辛辣、油腻之品,忌烟酒。
7.注意病愈初期的休养,避免过劳,适当活动。注意保暖,慎风寒,以免复感外邪。
8.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,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。
9.积极治疗原发病。
二、 神昏
1.保持呼吸道通畅,患者取仰卧位,去枕,有呕吐者头偏向一侧,以防窒息。随时吸出咽喉部分泌物。
2.中暑神昏者,将其置于阴凉通风的地方;烦躁不安者, 予以保护性措施。有义齿者应取下。
3.四肢厥冷者,注意肢体的保暖,防止冻伤、烫伤;伴有肢瘫者,定时翻身。
4.可给予鼻饲,保证足够的营养及水分。保持大便通畅。
5.汤剂应温服。
6.患者清醒后,应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、舒适的治疗与康复氛围,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。
7.平素起居有常,作息定时,避免过劳。
8.神志恢复后注意饮食调摄,做到饮食有节,进食清淡、营养丰富、易消化之食物,忌食肥甘、油腻、生冷、烟酒之品。
9.保持情绪稳定乐观,避免各种诱发因素。
10.加强原发病如高血压、糖尿病等的治疗,避免药物中毒,预防中暑、烫伤等意外。
11.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,采取适当的体育锻炼。
三、 中风
1.卧床休息,适宜体位,避免搬运。若呕吐、流涎较多者,可头偏向一侧,以防发生窒息;对烦躁不安者,应予以保护性措施。
2.注意患肢保暖防寒。
3.汤药宜温服,服药后避免受风寒,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。
4.饮食宜清淡、少油腻、易消化,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。
5.耐心做好患者的情志护理, 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等情绪,避免不良刺激。
6.恢复后饮食以低盐、低脂、低胆固醇食物为宜,多吃蔬菜水果及豆制品,不宜过饱,忌食辛辣、刺激之品,戒烟酒。
7.积极治疗原发病,按时服药,注意血压的变化,定期到医院复查。
8.根据自身的情况,适当参加锻炼,加强肢体功能活动。
9.愈后保持心情舒畅,避免急躁恼怒、情志过激而使疾病再度复发。
四、 中暑
1.轻症中暑者,应迅速撤离现场,转送至阴凉通风处。患者取平卧位,松解衣扣,给予清凉饮料。
2.汤药宜凉服。服药期间,禁食辛辣、生冷、油腻等食物。
3.饮食宜清淡、高热量、高维生素流质或半流质,多食清暑水果、蔬菜和绿豆汤等,忌食油腻及烟酒。
4.对烦躁不安者进行安慰,稳定情绪,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。
5.大汗者可遵医嘱用中药煎水代茶饮,频频冷服。
6.出现身热汗少、口渴不欲饮、吐泻等症者,遵医嘱给予藿香正气水口服或针刺。
7.注意水分的摄入,保持环境的通风,避免长时间在高温下工作。
8.注意个人防护及个人卫生,在烈日下工作注意防晒,在湿热环境中宜穿宽松、透气及浅色衣服等。
9.夏季汗出较多者,应补充足够的水分,忌食油腻、辛辣、烟酒之品。
五、 急性出血
1.根据出血原因和出血量分别安置抢救室或观察室,避免不必要的搬运和检查,并保持适宜体位。大量咳血或呕血时绝对卧床休息,头偏向一侧,保持呼吸道通畅。
2.中药汤剂宜温服,咳血者宜偏凉服,服药后观察疗效及反应。
3.凡中西药同用者,间隔服用,以利观察。服药期间,饮食不宜过凉,可配合健脾开胃之药膳,以调理脾胃,提高药效。
4.饮食宜清淡、营养丰富、易消化,忌辛辣、烟酒、煎炸之品。
5.呕血者暂禁食,血止后宜给流质或半流质,忌食辛辣、煎炸等动火之品;恢复期应多食蔬菜 、水果等清淡而富有营养食物。
6.安慰患者,消除其恐惧和焦虑情绪,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。
7.生活起居有常,注意休息,避免过劳。
六、痛证
1.伴有发热、出血时,绝对卧床休息。
2.疼痛未明确诊断时,尤其是腹痛者,禁用镇痛剂。胸痛者采取止痛措施。
3.汤剂一般宜温服。
4.头痛、胁痛者宜食清淡、利湿、易消化食物,忌食油腻、辛辣及烟酒刺激之品;胸痛者还不宜过饱或过咸,忌食生冷。
5.消除患者的紧张、恐惧、不安等心理,保持心情平静,安心治疗。
6.保持乐观情绪,心情舒畅,防止七情内伤。
7.注意气候寒暖之变化,避免六淫外袭,生活起居有规律,保证充足的睡眠。
8.恢复期以营养、易消化、无刺激为宜。禁烟,忌食辛辣、油腻、酒浆、浓茶等。肥胖者,适当减少食量;高脂者,减少动物脂肪及含胆固醇丰富的饮食,养成定时排便习惯,防止便秘。
9.坚持体育锻炼,增强体质。
10.早期发现,早期诊治。
七、暴泻
1.卧床休息,保持臀部皮肤清洁,必要时便后坐浴,遵医嘱肛周涂中药。
2.汤剂一般宜温服。
3.吐泻严重者暂禁食,病情好转后,可进流质饮食。鼓励患者多饮水或淡盐水,以补充体液。口渴烦躁不安者,多饮温开水,补充含钾、钠饮料,如鲜橘汁、淡盐水,防止脱水。
4.寒湿暴泻者,遵医嘱可隔姜灸或药熨;热泻者遵医嘱用中药煎水服。
5.合理饮食,定时、按量进餐,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。勿过食生冷食物以免伤及脾胃。
6.注意天气变化,随时增减衣被。止泻后应避免再感风寒暑湿之邪。
7.保持心情舒畅,避免过度劳累。
8.适当运动,增强抵抗力。
八、脱证
1.患者取平卧位,头偏向一侧,保持气道,注意保暖。
2.四肢不温,汗出者,可予四肢放置热水袋等保暖,遵医嘱如给予参附汤或艾灸。
3.中药汤剂宜温服。
4.饮食宜营养丰富,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。病情好转后,养成良好的的饮食卫生习惯,选择营养丰富,易消化的食物,忌食生冷、油腻之品,饮食有节,忌暴饮暴食。
5.患者病时元气弱,家属要多安定情绪,注意静养。做好患者家属的劝慰工作,关心患者。病后注意保持心情舒畅,避免情志过激。
6.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参加体育锻炼。
7.患者久病初愈时,应注意生活起居有节,避免过劳。随气候变化增减衣被,注意保暖,防止正虚邪袭,变生他证。
8.积极治疗原发病,按时服药,定期复查。
九、中药中毒
1.根据药物中毒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分别安置抢救室、监护室或观察室。
2.对马钱子类中毒引起的昏厥者,室内光线宜暗,避免光线、声音等刺激。
3.中药汤剂宜温服,昏迷者遵医嘱鼻饲给药。
4.饮食宜清淡,中、轻度中毒者,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,重度中毒者初期以静脉供给营养,后期给流质,昏迷者鼻饲饮食。中毒症状消失后,适当补充蛋白质,宜少食多餐,忌辛辣、油炸、粗糙等食物。
5.意识清醒者,安定患者情绪,避免不良刺激。有轻生意念者,专人守护,防止意外。
6.做好预防中药中毒的宣教工作,在医师和药师的指导下用药,不盲目使用剧毒药物及民间偏方。
7.服中药后如有舌麻、心慌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尽快就诊。
8.按照说明服药,如有不明白之处一定要问明医师之后方可使用。
9.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某些中草药的性能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,若有异常立即停药。